电脑比书便宜。
小镇上没有图书馆,公交车停靠的路口开着一家小书店。
小时候只有买教辅,或想要漫画附赠的玩具时,我才会走进那家书店。
家里的电脑显示器从微波炉那么大,变成电饼铛那么厚。
电脑几乎和冰箱一样无休,我在放学时看电视剧,玩4399;老人白天夜间插空偷菜。
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喜欢,有时间使用电脑。
而书架上的故事书,只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听过。
我来到城市后才第一次跟着同学进入图书馆,闻到轻型纸的酸味,看着自习的市民抱着平板点点点。
那时我对读书也没有兴趣。
只觉得“我是去图书馆的人了诶!”哪怕只在那一天。
我没有借书卡,也仍旧不看书。
就像毕业后我们再也不想碰数学一样,我也尤其讨厌那些必读书目。
如果它很好,那为什么要强制别人去读?
我一直是这样想的。
既然无法记住书中的全部内容,那看和不看又有什么区别?
完美主义倾向。
我就是记不住书里的人名,也无法感受到角色的情绪与困境啊。
没有选择读物的能力。
读书好高级啊,但我就是土鳖嘛,我只要快乐就好了。
消费主义。
漫画和小说不算书吧,好像只有名家的小说算数,如果喜欢别的小说就会被嘲笑了……虽然我很喜欢……但是它也算书吗?
狭隘定义。
书只是书而已。
当我阅读史蒂芬盖斯的《微习惯》时,我第一次摘下偏见,放下包袱。
那个牙齿雪亮的光头老哥用朋友的语气对我说,“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就够了”
只要做一点点就好了,哪怕只看一页书。
这样的内容,出现在b站上,qq空间,微博上甚至不需要修改字句。
印成书的内容也一样可以轻松有趣的。
只是载体不同而已。
### 想要爱上看书,就把时间选在睡前吧。
惊心动魄的小说和漫画会让你失去睡意,因此这些娱乐选项被暂时搁置了。
你可以在剩下的所有书当中慢慢挑选自己可能感兴趣的。
不怕记不住,也不怕犯困,因为你本来就是要睡觉的。
这是一个私密的场合,把反刍白天经过的时间让出一点给阅读。
你同样可以感受自己的感受,同样可以对“事件”与“对话”下判断。
不过这一次,你不必评判自己的过错,尽可能对书本苛刻吧,挑出那本你认为最符合你心意的书去读吧。
虽然光头老哥说每天只读一页就好,但你大概率会一直翻到困倦。
以下是我个人推荐的睡前读物,排名不分先后。
这些读物的共性是:
不令人“精神”
章节短小,不会因为困倦导致阅读中断
章节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,可跳读
轻松、趣味
### 1.个人成长类
《至少今天不焦虑》
《The Ultimate Time Management Toolkit》
《The Ultimate Self-Esteem Toolkit》
以上三本是里萨· 威廉斯写的“工具书”。
这三本书没有复杂的理论和计算,而是为你提供了应对焦虑、时间管理、自尊建立的很多方法。
每一个小方法都是相对独立的,你可以任意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,即学即用。
《快乐的陷阱: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》
作者通过说反话的方式让你意识到,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反而会让自己导致痛苦。
章节名如:
方法4:酗酒服药,生活更妙
方法24:事事争高低、拼输赢
方法40:提升自我,杜绝瑕疵
当你产生“这样做简直太傻了”的时候,你就更可能意识到这种行为习惯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问题,从而避免痛苦。
2.学点小知识
《怪诞行为学》
这本书用轻松的研究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结果。
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东西在影响我们的决策。
看了这本书后,我会时刻注意“免费”物品对我的诱惑力。
3.趣味科普
《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》
这本书用公式与理论,经历荒谬的过程,去解决你日常生活中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。
用这本书去解决你“非要记住书中全部内容”的完美主义倾向吧!
Ps.这本书真的太容易让人睡着了!
《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》
这本书的插画很精致,不过我看的是电子版。
讲述了43种濒危动物的日常生活。
《别笑!我的技能很正经》
讲述动物身上让你意想不到的技能
《超萌动物辛酸史》
虽然说是“辛酸”,但很多动物的习性也只是与人类不同罢了。
同理心太强,太喜欢小动物的读者看了之后可能会难过。
《动物奇葩说 : 关于屎尿屁的那些真真假假的流言》
这本书中有一点卡通插画,但并不恶心。
书中讲解了一些冷知识,也有辟谣。
我的博文之前推荐的书也都比较轻松有趣,我将书名列在下方:
《惯性带你飞》
《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》
《小学问》
《我们为什么要睡觉》
《高效能法则》